![]() ![]() |
|
![]() 发送给朋友
|
![]() 分享到朋友圈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又被赋予了“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和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的新定位,而要在三个新定位的基础上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在2020年实现纺织强国梦,2025年顺利实现工业强国目标,必须与金融市场深度融合,必须“借船出海”,必须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优做强,进而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纺织行业参与资本市场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也存在国家对纺织行业融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上市企业数量与规模与行业贡献度不符、融资渠道有限等问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全面推进我国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纺织行业应加快搭建产融结合平台,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加快产融结合进程。
培育重点:
1、科技创新型
科技创新是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通过行业服务提升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能力,能有效解决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能够树立行业典型,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纤维新材料。重点关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研发与应用;生物基原料高效合成制备技术和尼龙56、PLA、PTT等生物基合成纤维产业化技术;常规纤维的在线添加、多功能、多组分复合等差异化生产技术;纳米纤维材料及应用产业化技术研发;天然纤维原料的新型加工技术等。产业用纺织品织造、功能化后整理类;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医疗卫生、过滤、安防及土工建筑等领域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及应用。
绿色制造。重点关注高速数码印花等先进少水染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装备;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类;安全、环保纺织化学品研发、生产与应用;绿色纤维、生态纺织品的生产及应用;废旧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废弃物回收与循环再生利用等。
智能制造。重点关注研发服装、色纺纱、织物的数字化设计技术;纺织化纤智能化生产及管理技术;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先进制造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个性化定制的服装、家纺企业。
服务型制造。终端品牌企业为产业链配套企业提供设计及渠道平台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体验及个性化服务。纺机装备和纺织行业系统软件服务企业,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建设大数据平台为用户提供远程运维及工艺优化服务。
2、品牌创新型
品牌是时尚的代名词,是下游及终端消费者对企业的第一印象,通过支持品牌优势企业的上市融资,可以进一步提升行业优质品牌的影响力,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重点关注支持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以上的品牌企业;支持具有国家或省级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与纺织服装设计创意示范平台、品牌运营推广机构、品牌咨询培训机构合作的企业;支持具有设计师、面料师和商标品牌管理人才储备和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在国外建立研发设计机构、营销网络、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开展知识产权布局的企业。
3、发展模式创新型
细分龙头。纺织产业链流程长,终端产品种类多,造就了多批具有独特技术优势、专注于特定细分产品市场、技术领域和客户需求,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工艺水平的“单项冠军”企业和细分龙头企业。通过对接其融资需求,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发挥细分专业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尖端企业。
“一带一路”全球布局。借助“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企业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致力于整合全球资源,实施对外投资和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从而形成有竞争优势的跨国企业集团,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的全球布局提供助力。
“一条龙”生产。由于纺织产业存在上下游密切相关的特殊属性而有别于其他产业,原料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需要经过一道道加工,才能体现在最终产品,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因此,行业中具备上下游配套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具有新产品开发的独特优势。鼓励建立从上游炼化-化纤-织造-印染-终端加工或其中几个环节的“一条龙”生产模式,要关注其投融资需求,充分发挥企业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发展的竞争优势。
![]() ![]() |
|
![]() 发送给朋友
|
![]() 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