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发送给朋友
|
![]() 分享到朋友圈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驱动纺织化纤工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2018年中国化纤科技大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平顶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纤维新视界-智·融科技、创·享未来”为主题,就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化纤行业实行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化纤行业在“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的重点和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产学研如何更好地展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建设化纤强国需要科技创新支撑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与“存量溢价”对应的是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杠杆。这对于化纤行业的启发有两点:一是如何把现有产业做强,而不是做大。以前是做大才有可能做强,但现在做强和做大的顺序可能要调整,产业的发展要向着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二是在现有的竞争格局下,龙头企业会产生集聚效应。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怎么理解?新时代背景下,纺织工业提出了“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的新定位。其中,科技是排在第一位的。
端小平指出,化纤行业目前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关键原料制备技术实现飞越,突破资源约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竹纤维,生物基戊二胺、己二酸、壳聚糖制备体系;功能性纤维制备技术实现飞越,开发单层石墨烯制备及改性、复合多功能高效制备、多组份共聚改性技术等;高性能纤维制备技术实现飞越,攻克了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自主装备,实现从无到有;推进军民融合,已经形成了涵盖行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和需方单位的高水平纤维新材料军工配套体系,在单兵防护、装备配套、伪装抗干扰武器生产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后勤保障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承担了建立军民两用化学纤维标准体系项目。
端小平进一步指出,绿色也是纺织业的新定位,而化纤行业要想实现绿色发展,就离不开绿色制造技术支撑,而绿色制造技术包括节能减排技术和绿色纤维制造技术。其中,节能减排技术包括绿色制浆技术、再生纤维素纤维一步提硝技术、聚酯酯化废水中有机物提取技术、聚酯无锑催化剂聚合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回收再利用技术、废旧纺织品化学法回收技术、再生丙纶直纺技术、空调系统节能集成技术。绿色纤维制造技术则包括原液着色纤维技术、生物基化学纤维技术和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技术。
“创新发展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国化纤行业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都是因为按照创新发展的路子一路走过来的。这些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院校和科研单位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坚持创新,而企业则把这些创新技术进行产业化转化。下一步,我国要实现从化纤大国到化纤强国的转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总体上看,我国化纤产业在产能上已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高技术、高性能纤维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比仍有差距。而我国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建设化纤强国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加强科技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这样说。
化纤业科技发展包括10大重点
我国化纤行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包括十大重点任务,包括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攻克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推动通用纤维智能融合、提升高性能纤维品质、拓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强化循环再生纤维自主创新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健全标准体系和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在这些重点任务中,端小平着重强调了前两项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兴事件给了我们启示,那就是行业必须攻克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我国的芯片正是由于缺乏基础研究,没有攻克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才会受制于人。”
据端小平介绍,化纤行业接下来需要攻克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包括五大方面。
一是攻克高性能纤维低成本、高稳定性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工程化技术。
二是攻克通用纤维高效柔性化与一体化制造关键技术;新型涤纶工业长丝低成本制备关键技术;新型功能与智能纤维、纳米纤维高效可控规模化制备及应用技术。
三是攻克替代石油资源的生物基原料和生物基纤维绿色加工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PLA、PDT、PTT等生物基合成聚酯的高效连续聚合技术;生物法多元醇工程化、产业化关键技术;生物医用纤维及制品、生物降解纤维及制品、生物基纤维新资源、高效清洁化及高附加值制品关键技术。
四是攻克循环再生纤维高质化利用关键技术。
五是攻克数字化、智能化化纤成套装备及制造等关键技术;大容量多批号产品信息自动化及产品可追溯性。
端小平还指出,科技创新也需要标准体系的支撑。“十三五”以来,化纤领域标准化工作在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增强,与行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初步开创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
也正是因为标准工作的重要性,会议期间,化纤协会还宣布新成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标委员会。
“标准是可以先行一步的。化纤行业这几年的产品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当时的标准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2011年前后,中国化纤协会启动了对协会团体标准的研究。而且,从国际市场情况看,国外以民间标准、第三方标准为主,我国迟早要与国际接轨。”端小平强调。
![]() ![]() |
|
![]() 发送给朋友
|
![]() 分享到朋友圈
|